使用成本时另一常遇问题发生在小批量物品上。当运行具有高生产调整成本的小批量物
品的一次大量供应时,它是按标准成本登入库存金额记录中的。如果在同一次机器调整上使 生产量加倍,则遭受报废风险的库存值将无疑要增大,但通常其增量并没有会计记录所指示
的那么多。在同一次生产调整上再运行一次额外的供应实际上将只会使物料、劳务与一部份 间接费按比例增加。有时,在某些半自动设备上,即使劳务成本也不会按比例增加。然而在
库存记录上却按全额标准成本记帐──最后也是按此冲帐。
如何处理这一两难问题?只有采用讲两种成本语言的办法。一种是真正的付现成本,它
真正地影响着决策───用于计算。同时公司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库存中一个给定的变化将
会对使用另一种语言的会计记录产生什么影响,因为绩效通常是根据这些记录来评价的。
在许多公司里,作业人员与会计人员正试图设计出互相满意的成本核算技法。在此期间,作出作业决策的人员必须去做下列:
1、了解公司的成本核算制并同公司财务人员密切合作,使得成本被明智地用于作出决
策并向管理者提出备选方案。
2、在大规模地使用EOQ之前,必先做试点的应用,并根据样本的结果予测EOQ应
用对总库存的影响。
上海ISO 9001认证
当以一确定的顺序运行成组的物品为最经济时, 主次生产调整是在EOQ的工 业应用中常遇的一种情形。例如在自动机床上生产物品时,依次地运行若干相似物
品往往是经济的,因为在作好基础的生产调整之后,按照一定顺序每更换一种产品
只需作一些次要的调整即可。在轧制薄板时也往往有这种情形。在造纸、涂料、
化妆品与其它类似的过程工业中,清洗设备是耗时又费钱的,往往先做浅色的,然
后依次做越来越深一些的颜色,在最深色处理完毕后再把整条加工线关车、清洗、
重新转换。
计算所得的各物品的EOQ是随其使用量的平方根而变的,常用的物品将比慢
移物品用完得快。恰当的解法是使每一物品的可供应天数相等,这叫做等耗尽时间
法。它是假定按每一物品的平均使用量可以供应相等的天数。更加精细的计算要把
可能的误差都估计进去以加大使所有物品同时用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