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结构:①多孔架构式结构
②粒度10-30mm
③比表面积1.2M2/g
④比重1.0g/cm3
⑤提供更大的电流密度和接触面积
⑥效率更高,反应时间缩短
阴阳极结合:①合金结构,阴阳极形成合金一体化
②原电池持续高效,填料表面伴随着电荷的转移更快,避免填料的钝化。
处理效果:一般反应只需30-60分钟,COD去除率30%-80%,稳定运行
使用成本:比重约1.0吨/立方,每方水处理成本约0.4—0.6元
工艺影响因素及设计参数://真正不板结//高温烧结//同行损耗最低
影响微电解工艺处理废水效果的因素有许多,如pH值、停留时间、处理负荷、铁
碳比、通气量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工艺的效果,有些可能还会影响到反
应的机理。
pH值
通常pH值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了铁碳微电解填料对废水的处理效
果,而且在pH值范围不同时,其反应的机理及产物的形式都大不相同。一般低pH
值时,因有大量的H+,而会使反应快速地进行,但也不是pH值越低越好,因为pH
值的降低会改变产物的存在形式,如破坏反应后生成的絮体,而产生有色的Fe2+
使处理效果变差。因此,一般控制在pH值为偏酸性条件下,当然这也因根据实际
废水性质而改变。
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也是工艺设计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氧化还原等
作用时间的长短。停留时间越长,氧化还原等作用也进行得越彻底,但由于停留
时间过长,会使铁的消耗量增加,从而使溶出的Fe2+ 大量增加,并氧化成为Fe3
+,造成色度的增加及后续处理的种种问题。所以停留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而且
对各种不同的废水,因其成分不同,其停留时间也不一样。停留时间还取决于进
水的初始pH值,进水的初始pH值低时,则停留时间可以相对取得短一点;相反,
进水的初始pH值高时,停留时间也应相对的长一点。
通气量
对铁屑进行曝气利于氧化某些物质,如三价砷等,且可以增加出水的絮凝效果,
但曝气量过大也影响水与铁屑的接触时间,使去除率降低。在中性条件下,通过
曝气,一方面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促进阳极反应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起到搅拌、
振荡的作用,减弱浓差极化,加速电极反应的进行,并且通过向体系加入催化剂
改进阴极的电极性能,提高其电化学活性来促进电极反应的进行,已取得了显著
效果。
温度
温度的升高可使还原反应加快,但是加快最大的是反应初期,且由于维持一定的
温度需要保温等措拖,一般的工业应用不予以考虑,均在常温下进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