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作战装备、应急抢险救援影音采集设备、用户定制影音采集设备、单兵数传电台、车载/便携两用现场指挥监控终端、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到指挥中心通讯设备、指挥中心指挥监控终端
单兵将现场采集的影音发送到1-5公里范围内的现场指挥监控终端;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再将影音发送到20-50公里范围内的指挥中心。单兵之间可实现多方同时通话;现场指挥监控终端与指挥中心之间图像、语音、数据双向传输。
系统整体工作温度要求-30℃~60℃。
功能及技术指标
一、单兵作战装备:
(一)头盔集成日夜两用摄像机、红外(强光)照明器、现场声音麦克风、语音对讲麦克风、骨导耳机、彩色头盔显示器。
1、采用日夜两用型摄像机,保证白天色彩不偏色,夜晚对940ns的红外照明器有较高的响应;能够手动调节摄像机俯仰角度。
(彩色日夜两用型摄像机;最低照度: 0.01 Lux/F1.2;摄像机俯仰角:±20°)
2、现场声音和通话语音分路采集传输,两路声音可在现场指挥监控终端上单独调节音量。
3、头盔骨导耳机可调节音量大小。
4、头盔显示器可显示头盔摄像机的彩色/黑白夜视图像,借助红外照明器能在漆黑的环境看清目标;头盔显示器可显示热成像枪瞄无线发送的图像,实现拐弯射击;头盔显示器可单独关闭,防止夜间暴露自己。
(彩色显示器;显示器分辨率:≥640×480;工作温度:-30℃~60℃)
5、红外照明器夜间为头盔摄像机提供红外照明;可快速拆卸更换强光照明器;可手动调焦;为减轻头部重量,由单兵电池统一供电。
( 光谱频率:940ns,漆黑环境5米外人眼不可见;红外照明距离:>30米;辐射强度:>170mW/sr;照射角度:10°~40°之间可调)
6、强光照明器夜间为单兵及头盔摄像机提供强光照明;可快速拆卸更换红外照明器;可手动调焦;为减轻头部重量,由单兵电池统一供电。
(强光照明距离:>80米;最高亮度: >300Lm)
7、要求军方列装的制式防弹头盔,可以防御54式手枪发射的51式7.62毫米铅芯手枪弹的穿透。提供生产厂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
8、将头盔摄像机、红外(或强光)照明器、现场声音麦克风、语音对讲麦克风、骨导耳机、彩色头盔显示器通过线缆及结构件与防弹头盔装配成一体。不得在头盔上打孔影响防弹性能。
(头盔上的全部设备,包括线缆及固定装置总重量〔不含头盔〕<500克)
(二)单兵定位GPS模块、单兵本地录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枪瞄图像接收 模块、单兵综合控制模块(共 4 套)
1、每个单兵位置可显示在现场指挥监控终端的电子地图上。
(单兵电台最大发射功率时GPS不被干扰,且定位精度达到2~15米)
2、为防止单兵到指挥车影音传输中断,每个单兵应在传输图像之前对现场影音进行存储。
(单兵录像时间:>8小时;分辨:D1(704x576);录像帧数:30fps)
3、单兵控制模块可控制电源开关,语音通话PPT,切换红外枪瞄与头盔摄像机图像。
(三)单兵电池组(8组)
1、为单兵全身装备供电,每个单兵配2套电池组。
2、电池上自带电量显示功能,以便在使用前了解电量是否充足。
(单兵头盔及战术背心上的所有装备全开且在最大传输距离的情况下,满负荷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
(四)战术背心(4件)
单兵定位模块、单兵本地录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枪瞄图像接收模块、单兵综合控制模块、单兵数传电台、天线、单兵电池组通过线缆连接并装配在战术背心上,背心与头盔通过一个插头快速连接即可直接使用。
(战术背心上装配的全部设备包括固定装置总重量〔不含背心〕:<2000克;单兵作战全身装备防雨淋)
(五)手持/枪瞄两用红外热成像仪(1台)
用被动式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内置图像无线发射模块,将红外图像发送到头盔显示器内。作为枪瞄使用时单兵可以躲在掩体后面,通过头盔显示器间接瞄准,实现拐弯射击,保护自身安全。此外也可作为手持红外热成像仪使用。
(探测器灵敏度:<50mK;夜间对运动的人发现距离:>1200m,识别距离:>600m;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红外枪瞄到单兵无线发射距离: >2米〔微距传输〕;图像加密发射;枪瞄镜含电池重量:<1000克)
二、应急抢险救援影音采集设备
包括录像模块、单兵GPS定位模块、彩色摄像机、现场声音麦克风、语音对讲麦克风、轻便耳机、红外热成像枪瞄镜接收模块。(4套)
1、在应急抢险救援等非作战任务时,单兵不需要佩戴沉重的防弹头盔,利用现有的单兵数传电台和单兵电池组,使用非头戴、非手持的轻便装备实现现象影音采集、多方全双工通话、单兵定位、单兵录像等功能。
2、单兵可接收红外热成像枪瞄无线发送的图像并转发到指挥车现场指挥监控终端上。
(连续工作时间、传输距离、频率、定位精度、录像时间与单兵作战模式一致;彩色摄像机、录像模块、单兵GPS定位模块、现场声音麦克风、语音对讲麦克风、轻便耳机、红外热成像枪瞄镜接收模块、单兵数传电台、天线、单兵电池组通过线缆连接并装配在战术背心上,穿上背心即可直接使用。战术背心上所有设备、包括固定装置在内总重量〔不含背心〕:<2000克;全身装备防雨淋)
三、用户定制影音采集设备
(提供影音采集及语音通讯模块,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现场影音采集设备)
(一)集成影音采集模块(4套)
1、集成影音采集模块集成了摄像机、现场麦克风、影音发射机、电池。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现场影音采集设备。
2、集成影音采集模块采集现场影音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附近的单兵电台,再由单兵单台转发给现场指挥监控终端。
(间隔至少一堵墙的情况下,集成影音采集模块到单兵电台的影音发送距离:>10米;图像加密发射;集成影音采集模块重量:<100克〔含电池〕;电池连续工作时间:≥2小时)
(二)单兵语音转发模块及单兵无线耳机(4套)
单兵语音转发模块包括语音发送模块和语音接收模块两部分。在单兵不能携带数传电台的情况下,语音发送模块负责将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发送给单兵电台的语音发送到单兵身上的语音接收模块上,语音接收模块再将语音转发到单兵无线耳机里。
(转发距离:间隔至少一堵墙的情况下,语音发送模块到语音接收模块的发射距离:>10米。语音接收模块到无线耳机的发射距离:>0.5米;语音加密发射;无线耳机重量:<2克;电池连续工作时间:≥2小时)
四、单兵数传电台4 台
1、4路单兵将现场影音同时传输到现场指挥监控终端。
★2、单兵之间、单兵与指挥员之间实现多方(至少三方)全双工通话,且指挥员向单兵发送语音通话的距离≥单兵向指挥员传输图像的距离。
3、在现场指挥监控终端遥控设定的最大发射功率范围内,单兵电台的发射功率可根据环境变化及距离远近在100mW~5W之间自适应调整,最大发射功率不得超过5W。
4、为避免电台落入敌方手中,要求可以远程遥控语音通话功能失效,同时保留现场影音传输。
(单兵电台采用全向天线,长度<25cm;图像传输要求数字加密;图传频率:336~344MHz;传输距离:单兵电台采用全向天线,长度小于25cm,现场指挥监控终端(指挥车)采用全向天线,长度小于1.3米的情况下,通视传输距离:>5公里;绕射传输距离:单兵在塔楼内任意走动,指挥车在1公里范围内与塔楼通视,或300米范围内间隔另一座塔楼,能收到单兵现场影音,影音效果要求清晰连贯、无明显停顿,同时保证图像传输延时<150ms)
五、车载/便携两用现场指挥监控终端
1、 接收、显示、存储前方4路单兵现场影音。
2、显示用户所在城市卫星地图及4路单兵的位置,同时能显示每个单兵与指挥监控终端的距离。
★3、与前方4路单兵之间全双工多方(至少三方)通话,通话距离≥单兵向指挥员传输图像的距离。
4、单独调节单兵语音音量及现场声音音量。
5、为了既能满足不同的任务需要,又尽量减少电磁辐射对用户健康的影响,指挥员可以通过现场指挥监控终端远程遥控设定前方单兵电台3档最大发射功率(0.5W/2W/5W),单兵电台依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实时调整功率,但不会超过指挥员遥控设定的最大功率;
6、能够遥控设定前方单兵电台最大发射功率。
7、能够遥毙前方单兵电台,防止落入敌方手中。
8、能将现场4路单兵影音通过内置网卡接有线互联网直接传回指挥中心。
9、 能将现场4路单兵影音通过无中心自组网中继传回指挥中心。
10、具备控制录像、回放、快进、定格,智能查找文件等功能。
11、具备视频、VGA等接口,支持外接大屏幕及动中通。
12、支持系统自带电池组、汽车电瓶、220V市电三种方式供电。
13、整机重量<20kg。
六、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到指挥中心通讯设备
(一)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到中继双向传输电台(2台)
指挥车与中继之间双向传输图像、语音、数据。
(通视传输距离:>20公里;重量:<5kg;使用环境:野外、防雨淋)
(二)同频无中心自组网中继电台(1台)
1、可与指挥中心电台自动组网,双向传输图像、语音、数据。
2、也可接入附近内部有线网接入点(派出所),将现场图像传到指挥中心。
3、支持多个中继接力增加传输距离。
(通视传输距离:>20公里;重量:<10kg;使用环境:野外、防雨淋)
(三)同频无中心自组网指挥中心电台(1台)
系统组成:单兵作战装备、应急抢险救援影音采集设备、用户定制影音采集设备、单兵数传电台、车载/便携两用现场指挥监控终端、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到指挥中心通讯设备、指挥中心指挥监控终端
单兵将现场采集的影音发送到1-5公里范围内的现场指挥监控终端;现场指挥监控终端再将影音发送到20-50公里范围内的指挥中心。单兵之间可实现多方同时通话;现场指挥监控终端与指挥中心之间图像、语音、数据双向传输。
系统整体工作温度要求-30℃~60℃。